发布日期:2014/12/4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27634 有1145位读者读过
龙都小学"鼓乐龙腾"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校主要的办学理念
我校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底蕴深厚的乡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倡导“量才、自信、快乐”的教育理念,始终把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作为办学宗旨。2008年成功创建为南京市现代化小学,2012年被评为江宁区首批“阳光体育校园”学校。近几年,我们在认真梳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承娃娃鼓艺术特色,打造阳光体育校园”的特色发展理念。
我校“龙都娃娃鼓”从1996年组队到现在已有17个年头,曾多次参加省市区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如:1996年12月参加南京市中华之声鼓乐大赛荣获金奖,代表江宁区文化馆参加江苏省群众文化汇演荣获二等奖,曾四次作为选送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等播出。2011年12月,参加中国儿基会和省妇联联合举办的“让我玩”体育公益项目大型公益演出和第十届“东山秋月”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开幕式的表演等,成果辉煌,影响甚广。
龙小娃娃鼓深深植根于民间体育文化土壤,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为广大农村孩子所喜爱,很适合孩子们学习、传承。在传承娃娃鼓艺术特色的过程中,逐步积淀了“以鼓育人、以鼓益智、以鼓健体、以鼓激趣、以鼓砺行”的鼓乐文化精髓。这种精神文化孕育了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教师和学生,催生出情理交融的课堂和课程。而发轫于学校办学理念,脱胎于传统精神文化的“龙都娃娃鼓”,既是龙小鼓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彰显和践行这种理念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主要举措
1.以课题研究为基石,提升鼓乐特色教育的品味。
学校以课程为载体,以课题为抓手,成功申报了南京市级课题《基于“龙都娃娃鼓”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并结合学校的鼓乐特色教育,开展系列研究。在娃娃鼓特色教育形成的过程中,关于娃娃鼓教育的每一个策略都经过了论证、实验、再论证的过程,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研究的思路、方法、内涵,为学校娃娃鼓特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寻到了最佳契合点。
2.加大硬件投入,营造鼓乐文化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软硬兼备的教育力。走进龙小校园,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鼓乐文化气息。学校大门上方刚劲有力的八个大字“鼓乐龙腾、鼓出精彩”格外醒目。一进大门,右手边即是我校独特的“文化场”一一鼓乐广场,在这里既能了解丰富多彩的鼓乐文化、娃娃鼓发展的历程及获得的荣誉,还能够欣赏到学生各种场合中灵动的打鼓画面,不禁让人驻足观赏,体味鼓乐文化的韵味。教学楼道、班级文化墙的布置有机地将学习和鼓乐文化融为一体,人性化的设计,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来到学校鼓乐室,架子上排列着大鼓、手鼓、盘鼓、腰鼓,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鼓棒,地上整齐地堆放着锣鼓、大镲、小镲,还有各种表演服装,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舞台上一展风采的必要装备。
3.开发娃娃鼓校本课程,让特色教育进课堂。
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因此,学校安排了人员将“娃娃鼓”的校本教材进行了完善,同时,又编写了手鼓、盘鼓、腰鼓以及鼓棒操的校本教材。教材编写组成员大多不是专职的体育教师,但却有着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精神品质,他们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着手编写。李校长、陶校长也不断地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校的鼓乐校本教材的编写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以后,孩子们可以在学校系统对地学习鼓乐了。
4.全员参与分层训练,打造阳光体育项目。
本学期,我校成立了鼓乐教师核心团队,由校长亲自挂帅,艺体组和部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学校还先后邀请了鼓乐研究专家、市区体育教研员及兄弟学校的专业老师来校对团队进行集中指导。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每天利用上午和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鼓棒操训练,每周三下午社团活动的时间进行手鼓、盘鼓、腰鼓、大鼓的训练,从每套动作的分解到完整练习,再到全校集中合练,分层分步地进行。队形变化、歌曲伴奏、鼓舞相称、千人一操……昂扬激越的旋律让学生随时接受着鼓乐文化的熏陶,催人奋进的节奏让学生在品德教育、意志训练、艺术熏陶、情感陶冶等方面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三、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编写《鼓乐龙腾》系列校本教材,奠定特色教育基础。
由校长室牵头,部分青年教师参与,在原先《龙都娃娃鼓训练手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特点,我们编写出了一套《鼓乐龙腾》校本教材,此套教材分低中高五本,其中包含手鼓篇、盘鼓篇、大鼓篇、腰鼓篇、棒操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进行手鼓和盘鼓的训练,中年级进行大鼓的训练,高年级进行腰鼓的训练。我们还将教学内容和基本动作的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有知识的理解,又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深深吸引了学生,使每位学生乐在其中。目前,娃娃鼓队从以前的几十人发展到上千人,达到“人人有鼓棒,人人会打鼓”的普及目标。学生们在继承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能从打鼓的练习中得到节奏感的训练,培养个体与群体间的协作性。
2.依托课题研究,升学校办学品质和特色。
我校通过南京市级课题《基于“龙都娃娃鼓”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研究,深入发掘出“龙都娃娃鼓”的内涵——“以鼓育人、以鼓益智、以鼓健体、以鼓激趣、以鼓砺行”,弘扬灿烂的中华民间“鼓乐文化”;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突出鼓乐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如依托娃娃鼓形式,打造阳光体育项目,学校形成了和谐的、富有鼓乐特色的校园环境,营造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和特色。
四、学校下一阶段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路
1.继续实行分层训练、分步实施的策略。
在实施现行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开发,并分层实施。如根据棒操节奏活泼、欢快的特点,今后还将分年级编排一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棒操游戏,使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从而使“棒操大课间”更有“文化韵味”。
2.以学科教学渗透为抓手,让鼓乐文化拓展延伸。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注重特色发展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才能有效发挥育人的作用,使特色教育真正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学校将要求每位教师对本学科中与鼓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收集与整理,以年级为单位,形成比较统一的方案。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低年级可结合识字教学,了解“鼓”形象的造字过程,以及与鼓相关的字词;中年级可以了解“锣鼓喧天”、“一鼓作气”等成语,了解相关习俗,并积累有关鼓的诗歌、名篇;高年级同学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鼓的历史、不同民族的鼓及分类,能够用鼓的知识出板报,还可以写学鼓的体会、收获。在音乐课上安排适量娃娃鼓节奏训练;在美术课中尝试娃娃鼓作品和小报的创作;在体育课上进行各种鼓点的训练……利用地方课、大课间和社团活动的时间,全力实施“鼓乐龙腾”校本课程,使鼓文化的教育真正全面落实。
五、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校本课程研发人员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尤其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校本课程建设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繁重的学科教学与课程开发事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其中,给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一些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积极组织“请进来、送出去”等学培活动,让教师多学习、多研讨、多交流,提高鼓乐艺术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定期举办校本教材建设研讨会,通过沟通集思广益,提高研究的实效。开发与实施工作要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在实践中提高开发水平,尤其重视在分层推进中提升鼓乐文化特色建设水平。
总之,龙小的学生学打鼓不只是为了庆节日凑热闹,也不是为了接受检查烘托气氛,我们的娃娃鼓特色将永远植根“教育”,“育人、益智、健体、激趣、砺行”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校正向着“敲遍南京,敲出江苏,敲响青奥”的目标努力迈进,让娃娃鼓艺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拳头产品”,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快学校特色建设的进程。
上一篇:上元片语文教研活动在龙都小学举行
下一篇:龙小青年教师发展班“用心做教师”主题研讨会暨新入职教师“青蓝结对”仪式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