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5/8 7:55:0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72位读者读过
【四年级家长学校】 敢问家庭教育路在何方
授课人:龙都小学 张勇
鲁迅先生曾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我们也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些成年人,又是否为花朵的绽放、希望的成长做出过自己的努力呢?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
其实,孩子与成年人一样,在经受着各种各样诱惑的考验。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平远远优于长辈,智商也好像远远“超过”前辈,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困惑和痛苦。一些青少年人格扭曲,道德滑坡,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悲剧,这无疑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优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又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
第一句话: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许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有一位优秀学生的母亲曾经说过:“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需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是个画家。她说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了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第二句话: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网上有一个对百位优秀父母的调查,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
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我在去年的一次家长会上曾经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很穷,考取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惟一的一头毛驴卖了供孩子上学。孩子在中学里是惟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惟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通过了解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第三句话: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都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它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而且是更具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秀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天下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父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先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先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第四句话: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帮助孩子学习并不是帮助孩子做题,而是给以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自信心的帮助。我现在说几道题:1+1=2,1+2=3,1+3=4,1+4=5,1+5=8,请问在座家长,你最先想说的是什么?我估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说:老师,你的最后一道题错了(应该是1+5=6!)而没有人说:老师,你做对了四道题!是啊,我们往往也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没有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就是什么,关键是你会不会画。其实,你希望孩子在哪方面发展,就应该在哪方面找孩子的优点,抓住不放,然后小题大做,让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让孩子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第五句话: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家长们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父母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六句话: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更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被认为是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主人公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孩子成长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共同承担的,家庭和学校的协调统
一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家长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帮助孩子成功,那么就能实现我们的共同心愿。因为我们相信,健康美好的心灵,才是我们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让我们都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吧!让孩子的明天更灿烂!让孩子的未来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