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校务管理>>通知公告>>其他活动>>阅览文章

“管”是为了“不需要管”

发布日期:2009/11/16 22:22:5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62位读者读过


   “管”是为了“不需要管”

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陶礼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目标作了重大调整,从原来过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到全面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赋予了学校、教师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评价等方面以较大的自主权力,这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需要我们学校要对教学“六认真”的要求进行反思,从新课程的视角和学校的实际,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进行修订。

但是,目前还有部分学校仍然用制度来管理教师,教师用制度来对待学生。制订、贯彻教学工作“六认真”若干规定,它虽然直接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但它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过分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它制约着教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走进东洲小学的校园,走进东洲小学的课堂,几周的学习考察,无一日不让我耳目一新。东洲小学的管理,已由教学常规管理走向了课程管理。早在2002年(新课改的第一年)就出台了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海门市东洲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它包括:课程计划管理。从背景、目标、内容、策略四个方面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开发管理。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课程实施管理。从备课管理、上课管理、作业管理、学习辅导管理四个方面紧紧围绕师生共同发展,为学生终生负责,这一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设计了一道道快车道。课程评价管理。转变了以往单一、集权式的评价,让教师学生都能成为评价结果的获益者,实行发展性评价,使新的评价体系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管理。围绕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课程保障管理。明确了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多个层面的任务职责,设立了专项基金,确保课程的实施与开发。这六个方面与新课程的实施相配套,从课程管理的层面更好地促进新课程得到全面的落实。

实施新课程需要规范、需要制度、需要“执行”、需要相对统一的评价方式,更需要规范制度以外的创新实践,我们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走向一种新的境界,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的科学而灵活的管理新机制。海门东小已从制度走向智慧,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确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教师,激活了教师的内需,帮助每一位教师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给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发展了每一位教师的创新个性。正如许新海局长(东洲小学前任校长)所说:“从教育管理走向课程管理,它是一种扬弃,一种丰富与发展,一种传承与创新的统合。” “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管理的境界,那是一种既‘无为’又‘有为’的智慧境界。”海门东小教师正享受着这种境界,发展着这种境界。

 

 

上一篇:怎样确保群总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下一篇:我校接受区网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