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0/8 18:24:55 出处:本站 作者:时怀芹 有742位读者读过
班级有一个小不点的男生,作业经常拖拉,一边写一边玩,而且字迹潦草。我通过电话联系他的妈妈发现他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首先,他妈妈和他爸爸对他作业的要求不一致。如果他妈妈辅导他下作业,他妈妈会耐心地纠正错误,并要求不好看的字擦了重新写;而他爸爸看他写作业的要求就是写完就行。所以,只要他妈妈在家辅导的作业大多能认真工整地交上来,而只要哪天他妈妈不在家,他爸爸在家辅导的作业,必定拖拉到很晚,然后字迹草率潦草,本子脏的不能看。所以,他就养成了妈妈在就认真书写,爸爸在就随便写写的坏习惯。所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21天,而像他这种在“两面式”的教育的环境下学习,怎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家里爷爷奶奶和爸爸非常溺爱。如果哪天他妈妈回来检查作业,发现他的作业马虎潦草惩罚他让他重新写时,这是他的爷爷奶奶就会站出来护他而责怪他的妈妈。时间长了如果老师向他父母反应他在学校的不好表现时,他爸爸就会狠揍一顿。试问没有平时的长期坚持他怎么能够树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每天作业写完了他爸爸从来不会让他读书看书,导致他的识字量少,至今不能完整地读出一段话。
事实上,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坚持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这也是特级教师高万祥在其所著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中所提出的九堂课之一。而且我相信很多的教师也会认同这一观点。因为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法,之所以学生的发展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其实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去找出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按照智力分布的自然规则,学生之间的先天智力差异并不大,也就是智力特别好的与特别差的学生并不多,那么进入学校之前的智力差异来自哪里?显然是由于后天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造成的。表面上看,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长得多,而实际上孩子在没上学阶段就容易受父母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些好的不好的习惯。
其次,小孩子特别容易受影响也就特别容易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产生重要影响。经常有家长跟我说,孩子买了书都不愿意看。试问,家长每天吃完饭包个手机躺在床上,孩子当然就会坐在电脑或者电视面前。如果家长每天吃完饭坐在书桌前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家长有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需要说什么,只需要自己带头做一些能帮助孩子养成习惯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跟着家长做。
最后,孩子的爸爸妈妈不管在任何事上有什么分歧,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要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坚持实行下去。“两面式”的教育会给孩子形成极差的坏习惯。
所以,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习惯的家长就会有什么习惯的孩子。如果学校要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努力帮助家长提升其家庭教育的水平。对于广大家长来说,则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不要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学校,因为,家长才是自己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