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日期:2016/6/28 12:55:32 出处:本站 作者:檀炳霞 有625位读者读过
学校清理财产时发现一名住宿生睡觉的席子坏了,要求该生照价赔偿。班主任通知学生赔款,该生不愿意。面对同样的情境,两位班主任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最后的结果不同。以下为处理过程。
将学生叫到办公室后,A班主任说:“你自己睡觉的席子,为什么不珍惜还要弄坏?”学生不说话,歪着头,斜着眼,一副不服气的样子。A班主任没办法让学生开口,也就无法了解事情原委,只好通知家长来学校赔款,但家长觉得证据不足,不愿赔偿。A班主任没辙,以“该生没看管好财产”为由要求赔偿,家长不服。
B班主任觉得做学生工作一定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尤其牵扯到家长赔偿问题时更应如此。于是B班主任走到学生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从你的表情来看,席子破坏背后可能有故事。你愿意和老师说说吗?不管席子是怎么破坏的,不管是谁破坏的,老师都相信你,而且一定会主持公道。”
学生说:“事情是这样的,中午睡觉的时候学校规定‘不许说话不许动’,但是Z同学每天中午一到睡觉时间就要上厕所。”
老师不紧不慢地说:“中午睡觉学校要求‘不许说话不许动’,但是Z同学每天中午要上厕所。”
“是啊,最可气的是,他每天上厕所路过我床边时都要捏我一下,我非常生气。有一天,我发现席子是由一根根小竹棍编织成的,于是从那天起,我每天提前抽出一根小竹棍藏在身后,只要他捏我,我就拿小竹棍戳他。过了两周,席子就少了一截。”学生激动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有了这样掏心掏肺的交流,接下来的处理顺当多了。
为什么同样的情境,沟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呢?这是因为两位班主任采取的沟通方式不同。
A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提问方式不对。“你自己睡觉的席子,为什么不珍惜还要弄坏?”这句话的心理潜台词就是:“你弄坏席子”是一个既定事实,没什么可争辩的,学生自然就不愿交谈了——既然已经认定席子是“我”弄坏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要杀要剐随你便,不必浪费口舌。这种谈话,学生没有表达的意愿,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就是“被谈话”,沟通自然不畅。
第二,谈话开头就以第二人称作主语。第二人称作主语,很多时候都是用来表示祈使、命令等语气,常用在宣布通知、陈述指示之时,用在师生谈话尤其需要交心时,显然不符语境的需要。碰上不爱说话或者个性内向的学生,这种不平等沟通的语境,无法勾起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欲望,老师也就无法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
一般情况下,谈话开始老师应该尽可能用第三人称或者第一人称,慎用第二人称,如:“席子是怎么坏的呢,可以说说吗?”第三人称能给陈述者更多空间,任何事物和个体都可以做主语,席子可以是年久自然损坏,可以是他人弄坏,也可能是被迫或不小心损坏,情况不同,教育语气和教育方法就不同。再如用第一人称:“老师觉得这个席子的损坏可能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吧?”老师表明是猜测或主观感受,这样就给了学生申诉的机会,而且为师生谈话不带情绪、就事论事开了个好头。
学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通常开朗外向的学生能够直言不讳地与老师沟通,而内向腼腆的学生却很难做到。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和每个学生实现心灵交流,除了需要态度主动、言语和蔼,还需要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拓宽交流渠道,掌握沟通方法。
是指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时,把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告诉学生,与学生共同分担,用自己的目光、举手投足、表情动作、声音话语等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性格特征,这些信息其实无法隐满,也无需隐满。
这样做的优点有:(1)老师主动发出沟通信息,是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2)老师陈述自己的相关经历,让学生在听老师自我讲述时暂时放下自身的不悦,消除防卫心理;(3)老师在陈述中自我开放时,可以把问题解决的办法渗透其中,暗示学生可以使用老师的解决办法,而且这种建议相当委婉,如:“今天,这个席子破坏的事件,让我想起我在读书时期遇到的一件类似的事……”然后班主任在陈述自身经历过或者虚拟的“公物损坏事件”时,就可以把问题处理和解决办法都融入自我开放的内容里。
所以,采用自我开放技术可以使说理教育的氛围更和谐,语气更委婉,便于学生接受。
包括内容反应技术和情感反应技术:
内容反应技术,即班主任把学生的主要言谈、想法等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谈话内容。
情感反应技术,是指班主任把学生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中包含的情感整理后反应给学生。师生谈话中运用反应技术——无论内容反映还是情感反应技术,主要优点是教师不作评价,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反思空间,推进学生自主思考,使谈话自然深入。
不少教师在和学生谈话时,想表达关心或仅仅想做一个倾听者,但苦于不知如何安抚学生情感,又或是师生年龄差距或心理距离很容易让沟通变得话不投机,以致无法继续进行。尤其当学生碰到实实在在的困难或者心理上出现受挫情绪时,老师客观上帮不上忙,若此时盲目安慰或者滔滔不绝,既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也起不到安抚学生情绪的作用。反应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种语境问题,案例中B班主任采用的就是反应技术。
教师只有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彼此理解接纳的师生关系,才能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