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发展中心>>青年教师论坛>>朱香锦>>阅览文章

“比较”是中国教育最核心的病症

发布日期:2017/4/28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朱香锦 有790位读者读过


一个国家推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中国是一个非常看重教育的国家,而影响中国形成目前这种教育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个是来自于家庭,因为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成功,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所谓的“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从中国古代就开始有的文化教育特征,只要孩子读书了,家长就希望孩子成功。

  这个特征发展到现代高考,就演变成只要孩子们能考上北大清华,既能让父母“光宗耀祖”,又能让孩子前途无量。这样的家庭,父母就会对孩子的学习提出压迫性的要求。

  第二是来自于中国式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本来是以知识教育为主,目标是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不断去探索知识,培养创新型知识人才,但是中国的国情使得学校教育最后变成单一的、以高考成功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在中国,大多数教师的考核指标都是以自己的学生中有多少能通过中考、高考,多少能够考上好学校为准的,并直接跟教师奖金挂钩,而教师的奖金跟他们的生计是息息相关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让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并不是为了帮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让学生最后能考高分上好大学。而考上好大学之后,教师一般来说就不会再那么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

  毫无疑问,中国在重视教育的表面之下,实际上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中国教育最核心的病症是 “比较”。例如,家长把自己孩子跟别家的孩子“比较”,希望自己孩子考上最好的大学;教师将孩子与孩子进行“比较”,希望通过“比较”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个人长期处于“比较”的状态,就很容易出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会养成孩子“比较”自己跟他人优劣的习惯。如果他的参照物总是别人,这就会让他忽视自身的健康发展,偏离自己最终期待的结果。在参照过程中,孩子会过度关注别人,以及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比如,他跟别人比较后,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就会变得骄傲甚至自负;当他跟别人比较后,发现自己比别人差,会感到自卑,或是内心很看不起自己。这样的“比较”会导致他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

  第二个问题是会养成孩子对周围的一切进行“比较”的习惯。因为教师、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方面的“比较”,孩子可能逐渐发展出“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家庭条件、父母背景、老师赏识、长相优劣等。

  孩子们为了在“比较”中能够取胜,会偏向于追求本来不应该追求的东西。比如,追求穿更好的名牌产品,为讨好老师而逢迎拍马,为博得父母赞扬而弄虚作假。父母和老师的“比较”方式,以及周围的环境会直接伤害孩子的心理,导致孩子出现品德问题。

  所以说,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太偏重于成绩。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学校教育和父母会使用“比较”这种错误的方式去激励孩子学习。

上一篇:[原创]坚守最美
下一篇:谈谈圆的面积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