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6/3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朱香锦 有819位读者读过
我所期待的完美数学课堂,是能够结合儿童的心理年龄,进行数学教学计划、组织和评估的课堂,教法应结合:先思后讲、操作、表达与解决问题。我把它归纳为ABCD教学法。
A 预习:理解+归纳性练习+生活体验+提出问题;
B 操作:丰富学具的运用、画画、课堂游戏;
C 表达:语言+画画+符号;
D 学生解决问题和自己提出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一堂完善的数学课包含的关键因素还包括老师的教育经验:老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对待错误的观念、鼓励性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以及布置作业的技巧:适量+结合生活+按时+独立+书写规范+思维表达+自主检查、验算)
和其他一切形式的教学一样,老师的简洁干净的引导性语言,以及鼓励性语言同样非常重要:“你能行!”“试一试!”“错了没有关系!”“请说出你的想法!”
有争议的教育观念:
1.系统进行学前数学知识教育,如珠心算、运算符号的运用与练习,其错误在于破坏儿童的数感的形成(这种错误家长所犯居多)。
2.在孩子刚刚接触数学生活时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价,或对自己进行数学能力的负面评价。
3.在未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记忆,会破坏数感和数学直觉。
4.过量的重复性练习,会破坏数学直觉。
5.重结果,忽略思维过程,会破坏数学思维,这是应试教学的最大弊端。
6.害怕学生出错:老师没有认识到,错误正好是学生学习的大好时机,至少一半以上的错误实际上是学生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7.学校为了减负人为地少布置数学作业,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形式主义错误。华罗庚说:“学数学而不做题目,等于入宝山而空返。”适宜、定量和有针对的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