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日期:2017/5/16 18:13:44 出处:本站 作者:石探探 有1074位读者读过
《恐龙》听课反思
5月16日下午,周老师带领孩子们感受神秘的恐龙世界。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其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恐龙。周老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掌握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还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了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回顾本节课,感受如下:
一、图文结合,引导认知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此课的设计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各种恐龙时,教师均辅之以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对不同恐龙的外形,描写时用到的写作方法,周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小组选一种恐龙进行研究。四人一小组,他们的分工分别是:选择,表演,朗读,汇总。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总之,周老师的课让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