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18/3/13 19:21:53 出处: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作者:施莎莎 有863位读者读过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

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识字,这样一篇课文,孩子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读下来吗?如果我这节课只完成识字、读通课文这个目标行吗?左思右想,又加上初步感受小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做什么事都要专一的道理。

     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从课堂上来看,由于预习不充分,加上生字较多,学生站起来认读的效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设想,而在学习课文,重点理解字词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谜语的形式导入课文以后,我直接以问题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小猴子下山以后去了哪些地方然后,让学生边思考边听老师范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出示四幅图,让学生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我运用了这样的句式:小猴子下山,他先来到了(   ),然后走到了(   ),接着走过(  )  ,最后(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接下来进行第一、第二自然的精读学习。我以“小猴子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主要线索,贯穿学习。这个问题,学生们根据图画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学习这两自然段时,我关注把学生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文章中,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说、演。体现低段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但要在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没有训练到位。一方面,自己的历练不够,没能引领孩子深入到文本中去,另外一方面,朗读指导太少,过多的解读字词,忽略的朗读的重要性。

另外,由于时间的原因,课文的宗旨,即小猴子行为中得到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的启示,没有做出揭示和总结。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教学都能发现进步的空间,我始终告诉自己: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

上一篇:——观摩《立定跳远》一课的有感
下一篇:阅读对作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