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发布日期:2018/4/17 7:44:57 出处: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作者:张勤 有1100位读者读过
一位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探索之路
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从事数学教学也一直是我的乐趣。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成功,我感到无比的快乐,无比的幸福。现在的教学要求的是“以生为本”,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具体的实施措施有:
一年级的圈字、游戏教学
(1)读题训练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帮助他们建立对学习规范和数学课程模型的正确认知意义重大。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数学,让其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做数学题,数学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生活处处都要用到数学。
说到日常的数学教学,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街道小学的学生的识字量非常有限,独立读题有困难,要由教师范读或领读。所以在做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我是这样做的:先尝试着教孩子们识记一些题目里高频出现的汉字,每次遇到这些汉字就让孩子去读并及时予以鼓励,时间一长,学生们就能识记住一些高频出现的汉字了。对特别容易混淆的字词会找方法教孩子去辨别,比如:左和右,教他们记一句口诀:左工右口。这样循序渐进地就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会辨认两个甚至更多需要识记的字词了。
孩子的识字量也影响着孩子的理解能力,特别是那种容易混淆的题目,有些孩子一碰就错,根本搞不清楚。我就又尝试了一个方法:圈重点字词。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圈画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找出题目条件、问题,提醒自己注意,使其参与认知活动。审题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感知。小学生有意注意的集中性差,维持注意的时间短,注意的范围窄,在注意的方向上往往趋易避难,他们的感知比较粗略,题目的条件、问题、情节不能至始至终准确无误地保留在头脑中参与解题全过程。因而他们经常“跑题”,被表面现象迷惑,找不出隐蔽条件和问题,而被引入歧途,作出错误解答。尤其是记忆力与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更为明显。 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让学生圈出重点字“比、多”,判断哪个多、哪个少,到底是求较大的数,还是求较小的数。正如在“我们一(1)班得了16面小红旗,我们一(2)班比你们少3面,是( )面。”这个问题中,让学生圈圈画画后,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题意,正确解答此类题目了。只有学生在读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总之,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同时循序渐进地进行读题训练,要把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
(2)游戏教学
小学数学是儿童的数学,而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孩子更是好玩又好动,教师只有努力让"数学好玩", 变数学的抽象、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生动中学会思考,在不经意中留下深刻,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数学,学好数学。而游戏是儿童酷爱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数感,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比较大小的时候,我给一部分孩子分发数字卡片,然后在简单教授新课后开始组织活动:请拿到卡片的孩子按照卡片上数字的大小顺序在黑板前排成一排,再请下面的孩子来做判断。又比如在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得多"时,我组织了
“猜数”游戏:小老师抽一张卡片,下面的同学举手猜这个数字是多少,小老师再用去缩小数字范围,猜中为止。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大小数的组成的理解,达到培养数感的效果。
游戏活动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学数学用数学,享受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慢慢发现了学习数学的美好,数感也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开始萌芽。
有的游戏受教室场地的限制,我还会把孩子带到操场里去做一些活动。
二、三年级的“小老师”教学
二年级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学习乘法口诀从2到9,按照一贯的教法教到5、6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出现了一些“抗拒”的情绪。所以在教8的乘法口诀的时候我就尝试了“小老师” 教学,让孩子们课前围绕8的口诀自己出一些题目,课上拿出来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一讲。不过要根据出题的质量来决定谁能站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任务布置下去,孩子欢呼雀跃,个个摩拳擦掌。第二天我先把他们准备的题目一一阅览,寻找到一些好的题目,课前把这些题目的出题者请到办公室单独辅导,让他们先把题目讲给我听,给他们提一些建议以便在课堂上让他的讲解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第一次在尝试的时候,选了两位小朋友。从登台的效果来看,孩子们表现出了对“小老师”上课的热情,听得都很专注。结束后,我首先表达了对“小老师”们的欣赏和鼓励,也让其他孩子来做做评价,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老师”。就这样,“小老师”的活动一直在做着,也一直在变化着,一直在优化中。
到了三年级,“小老师”的活动在延续着,更多学生在经过“小老师”活动的历练后开始收获很多“徒弟”了。课余的时候,“徒弟”们会自觉地去“师傅”那请教,让他们给自己讲讲课堂上没听懂的题目,也会让他们出一些题目做一做,这样师徒都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
“小老师”活动让学生们彼此成长。
四、五年级的反思教学
反思促成长,四年级我们又长大了。我们又开始实施新的举措促进学习:写反思。考试的意义在于查漏补缺和总结进取。在考试结束以后分数和名次都可以遗忘,但认真细致的总结却是不可忽略的。成绩好与成绩不理想的背后,都有问题的暴露,必须立即总结反思,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每次考试之后我们做的是:自己订正、写反思、再讲解。
反思的内容:知识点复习情况、学习态度、考试技巧。
知识点复习情况的反思:首先,拿到卷子后对自己答这份卷子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回想,细细浏览卷中的每道题。注意,此时关注的不仅是错题,而是包括答起来不流畅的题,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答对的题。这些题都是软肋。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
考试技巧的反思:回想自己的考试策略,时间安排,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情况,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等。通过考试技巧的反思,同学应该知道怎样安排时间,安排答题顺序。把反思记下来,就是宝贵的经验。
总得来说,自己懂得的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求,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早日成为一名专业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