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德育天地>>阅览文章
发布日期:2021/10/11 12:13:59 出处: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作者:无 有1000位读者读过
挫折是一种潜隐的机遇
挫折是一种转折的机遇,是一种潜隐的机会,是一种锻练人洞察能力的极好机会。人只有在痛苦的时候,才更容易去反思,才不得不去正视自身的盲区。
挫折可以让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工作和人际关系,并且总结了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挫折是折射自我的透视镜
人们为什么排斥挫折?
挫折对我们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为什么大多数人会习惯性地以否定的态度来看待挫折呢?
首先是我们不想承受挫折带来的痛苦,挫折不仅会让我们焦虑不安、压抑愤怒,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身体上的不适,如出汗、心跳加快,严重时会有头痛、肠胃不适、发抖、昏厥等症状,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挫折常会带给我们自我否定,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无能、太笨,甚至一无是处,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是个失败者,是个可怜的人,是个倒霉者。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自我评价,继而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
所以人们对于是潜意识中自己“最爱的人”,当然要护短了,这也就是我们面对挫折时,人们会采用自我防御机制,以用于自我保护而忽略客观或真相的原因。
了解自己的防御模式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人在面对挫折与冲突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应对应激情境的自我保护,也为我们自身构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与缓冲带。
心理防御机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缓冲心理挫折时,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挫折;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多表现出退缩、冷漠、逃避的倾向,虽然能暂时缓解内心冲突,但从长远看,会阻碍个体面对现实,妨碍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继而影响人生的健康发展。
消极心理防御
消极心理防御是指在遭受挫折后所表现出来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非理性行为,常见的情绪行为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固执:当个体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到同样的挫折,就会慢慢失去信心,失去随机应变的能力,而形成刻板的反应方式,固执盲目地重复同样无效的行为。固执行为不同于意志力,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没有判断力和目标。
这种行为反应中,个体往往不能客观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反而采用刻板的方式盲目地重复着某种无效行为,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对抗形式,对人的成长极为不利。② 退化:又称回归,是指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往往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或盲目地轻信他人、跟从他人等。表现这种行为方式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像孩子一样依赖他人,多指大人小孩状。
例如,某一女生刚入校,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失败了,感到很“委屈”,无法进行理智分析和对待,不吃饭,也不上课,成天蒙头大睡。
③ 逆反: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你要我朝东我偏朝西”。一般来说,个人的行为方向和他的动机方向应当是一致的。但是,当个体遭到挫折后,结果不仅是一意孤行,而且对正确的方面盲目地持反抗、抵制和排斥态度,这种行为便是逆反。
例如,有些学生会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采取逃课或不理睬教师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不满。许多人会误以为逆反就是独立。逆反是跟着个人情绪走,而真正的独立是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判断和选择,并且勇于承担行为后果的行为。
④ 攻击性行为:指人在遭受挫折后,在情绪与行动上会产生一种对有关人或物的攻击性的抵触反应,以消除来自挫折的痛苦。攻击是一种破坏性行为,这种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
直接攻击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以后,把愤怒的情绪直接发泄到使之受挫的人或物上,一如大学里发生的打架斗殴、损害公物等现象。这主要发生在自控力较差、鲁莽的大学生身上。转向攻击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以后,把愤怒的情绪指向其他的人或物身上去,如当受到老师批评时,把怒气发泄到别人或物品上。
⑤ 轻生:轻生是受挫者受挫以后表现出的一种极为消极的行为反应。在现实中,有些面对突然打击和挫折的学生,在得不到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很可能自暴自弃,产生轻生厌世、自杀自残的行为,以此来获得内心痛苦的解脱。
消极的行为反应只能起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不能解决问题,有时会使当事人在一种自我欺骗中与现实环境脱节,降低适应能力,形成一些恶习,埋下心理病患的种子,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增强自己的耐挫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