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校务管理>>通知公告>>其他活动>>阅览文章

感受东洲小学文化语文课堂

发布日期:2009/11/12 15:35:2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61位读者读过


感受东洲小学文化语文课堂

——听《伯牙绝弦》有感

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陶礼宾

1111日是海门市新教育开放周活动的第三天,分会场安排在我挂职的学校——东洲小学,上午该校为大家提供了两节课,其中吴建英校长上了一节六年级的阅读文化课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校长那充满诗意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幽幽的音乐声中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感,悄无声息地打开了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喜爱。让学生在一声声的悠悠高山流水感受到伯牙的孤寂。琴声悠悠,知音难求,同样也声声敲击着听课教师的深思:诗意的语言,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东洲小学的文化语文课堂。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期俞伯牙钟子期之间的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

这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何引领学生理解它的内含并积极参与其中,吴校长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泰山,洋洋兮//江河,伯牙///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指出在朗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课堂上,她还向学生介绍了学习古文的方法,先是课件出示全文,然后在文下出示注释,让学生借助文下注释,逐字逐句理解课文,然后播放伯牙的琴声让学生展开想象: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接着老师又出示高山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说出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教学过程中,吴校长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那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并按照“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今若       。”的句式填空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吴校长在配乐朗诵前有这样一句话:“课前同学们读过这篇文章吗?吴老师特别喜欢这篇文章,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了,今天,我还想诵读给大家听,好吗?”这篇文章是吴建英老师自选的,《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教材里的课文。我认为,课文倘若不为教师所喜爱,教师就很难创建真情真意的课堂生态;课文倘若不为学生所喜欢,学生就很难能真正走进文本,获得文本的人文濡染。特级教师祝禧在今天的“理想课堂建设”讲座里说了这样一句话:“凡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都是教材。”而吴校长的向外寻找文学作品,也恰恰表明了她对于教材的一种积极期待。在本课中吴校长还有这样一个独具匠心的教学环节,课件出示“子期死 ,伯牙断琴绝弦。”老师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再问:“如果你就是伯牙,此时的你是怎样的心情?”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吴校长还利用课件出示了一首诗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配乐朗诵,她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把孩子带入文本,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让孩子们在积累中华经典诗文的同时,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整节课听下来,感觉吴校长的课堂教学洋溢着一种自然而又优雅的情意,这是她独有的一种教学风格,也是东洲小学文化语文课堂的一个典型。有人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分为情感型课文和非情感型课文。显然,吴校长的语文课堂教学始终拥有一种自然真挚与优雅舒放的情意,这种情意不只是来源于情感型课文,或者说不只是来源于与情感型课文共生的情意,而是源于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语文教学、学生发展以及课堂生态的一种虔诚的仁爱与诗意的情怀,源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她对于语文的满腔热情和充满魅力的才气。

2009.11.11

上一篇:用爱创造教育的奇迹
下一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