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8/5/22 9:23:0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59位读者读过
《农村小学实施有效性校本教研的研究》
实 施 方 案(修订稿)
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农村小学实施有效性校本教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新课程的理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还有不同程度的反差,许多教师想变革教学行为,但由于把握不准或理解不深,教学行为的变革往往呈现出形式化、表层化的特点,反映在教学效率依然低下,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劳动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研究,如果教师能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着力在解决问题,那么,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好新课程理念走样的问题,而且能不断地创新。
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教育要靠发展学校来实现,而发展学校主要是靠发展教师来实现,发展教师不能只是发展个别的、少数的教师,而要发展整个教师群体。校本教研将给教师群体的发展构建自我提升的平台。
三是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能力不足,尤其开发新教材的能力不够。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校本教研正是教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活动形式。因为校本教研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问题。
四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靠提高教学效率来实现。校本教研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其直接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研究的结果也必须落实在课堂。
基于上述几点认识,我校提出了《农村小学实施有效性校本教研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二、课题的界定
“农村小学”: 这里强调提升对象的特殊地域性。(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教学研究的实践基地。)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较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从整体看,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比较落后。这使新课改的推进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
“校本教研”: “校本”的基本内涵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目标和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以学校为重要研究基地,以教师为主体,学用结合的一种教研活动。其三个基本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有效性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有效”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有效性”强调对教研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树立成本与效率、效益意识,努力追求以更低的“投入”谋求更高的“产出”。“有效性研究” 指校本教研目标的适切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科学性,操作过程的简约性,结果的效益最大化,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竭动力。可以说“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策略。
以此出发,我们必须在宏观视野下,对传统学校教研作全方位的修正,架构一个更有效适应新课改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重视实践性研究,并做到行为跟进。
三、理论依据
1.1986年美国的霍姆斯小组提供的报告:《明天的教师》。该报告对近20年来美国乃至全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该报告对本课题研究有启发借鉴意义的论点有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以及教好这些学科的技能。教师还要成为在教学和改进教学方面的有创见的人员。(2)承认教师在知识、技能和任务以及在教育、专业证书和工作中的差异。要使教师成为更有效能的专业人员,我们必须把新手、专业的能手和高水平专业骨干区别开来。(3)使学校成为更有利于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场所。这就要求克服官僚主义,增强专业自主权,并加强对教师的领导。
2.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 在职培训:对所有教育人士都既是权利也是责任。⑴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成为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⑵应通过专业性辅助机构的方式来发展在职培训。这类辅助服务机构应被看作是所有教师都应参与的解决问题的援助中心。
3.美国的诺尔茨(Malcolm Knowles)的成人学习理论的四点理论假设:
(1)当一个人成熟起来时,他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变为自我指导型;
(2)成人可以逐步积累更多的经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成人来说,个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个性,因而他十分珍惜这些经验。
(3)一个成人的学习意愿与它的社会职责的发展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
(4)成人成熟时,他运用知识的时间观念发生变化,从将来运用知识的观念变成即可运用知识的观念,因而,成人的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
4.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支持项目研究成果——《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出“将教学研究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研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并提出基本理想念:教育走向校本,研究回归实践。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近年来兴起的中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师的研究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大有帮助。但缺乏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全程规划和系统研修,对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与课堂教学尤其是与课堂教学改革咬得不紧,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的意识不强。当前正是新课程推广实施阶段,这就要求校本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确实达到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有效性校本教研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的现象;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农村小学)实际的,并且有理论支撑的,校本教研的模式与制度体系,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能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提高研究问题的针对性: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没有针对问题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校本教研与有效性链接的关键。在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2、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是校本教研与有效性链接基础。但现实中有许多教师认为理论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空而无用,据顾泠沅教授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纯理论学习和阅读理论材料是最无效的学习。
3、提高行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性:教学中如果只凭感觉、经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科研含量,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说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是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是比较适合教师研究的方法,而科学的课堂观察更是进行有效教研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对课堂观察技术的指导,并对教师提出了课堂观察的三点要求:主题要明确;角度要适当;方法要简便。
4、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按照“发现问题——设计主题——行动研究(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等)——总结提升——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基本流程,构建校本教研操作模式与制度体系。
5.子课题安排:
①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分析
②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
③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操作模式研究。
④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研究。
⑤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再提升的实效性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八、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校本教研的方案、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校与教师的实际和需要,要能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地转换角色,主动地开展教学改革,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主体性原则: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通过双向互动,使培训过程富有生机活力;要通过主体的实践,把培训中接受的观念、知识和技能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3、差异性原则:教师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校本教研时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适当分层,因材施训,使各层次教师都能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
4、合作性原则:校本教研虽强调以学校为培训主阵地,但与专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在制定培训规划、实施培训、组织评价等过程中,要与相关机构密切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5、反馈性原则:要及时把握和分析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评价,连续地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跟踪获取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判断、归纳,作为调整、完善培训方式的重要依据,依此循环,方能建立校本教研的模式。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
(1)确定研究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4)构思子课题的框架。
2、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2月)
(1)开题论证阶段(2007年1月—2007年3月)
①广泛听取意见,修改“研究方案”,形成较完善的“实施方案”。
②集体研究,做好“学习、规划、行动、反思”为主题的开题工作报告。
③邀请市区教育科研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并精心修改研究方案。
(2)前期研究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2月)
①建立课题研究“月例会”制,按计划指导、实施行动研究。
②实施“教师专业现状和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的调查与分析,开展“我向校本教研献计献策”的沙龙研讨活动。
③学习研讨,初步认识“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内涵及其特征”。
④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有效教学理论等。举行“省级课题专项推进会”和“人人带着问题工作”的专题培训会,
⑤制定了我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并按方案实施课堂教学研究。
⑥申报区级“个人课题”,创建区级教科研基地。
⑦与江宁区进修校联合举办“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
⑧制订《江宁区龙都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等教研科研管理、考核制度。
(3)后期研究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① 严格执行课题研究“月例会”制,调整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指导、实施行动研究。
②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有关教研科研理论、方法。
③进一步研究认识“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内涵及其特征”。
④研究建构较精致的我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形成有效模式,并按方案实施课堂教学研究。
⑤进一步完善修订《江宁区龙都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等教研科研管理、考核制度。
⑥与江宁区教研室或教科室联合举办“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观摩研讨会。
3、结题鉴定阶段(2009年1月—2009年5月)
(1)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
①《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②《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报告》。
③《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特征的认识》。
④《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再提升的有效措施。》
⑤《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模式研究》
⑥《江宁区龙都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系列管理制度汇编》。
(2)课题工作总结报告、研究论文集、教师成长个案等。
十、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和措施保证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
1.我校目前有一批中高级教师和区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标兵,是本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
2.在“十五”期间,我校已承担过省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课题,并已在2005年7月顺利结题,在研究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为“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证。
3.有上级教育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本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为本课题提供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措施保证:
1、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
2、强化教科研工作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首先要抓好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重点抓好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克服教科研中重立项,轻过程,有计划,无成果的空头实验的情况。为此要执行当月汇报、学期评估、年未总结制度,力保工作到位,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推出教研成果。其次要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学校教研机构要在教科研常规管理、教研组活动、教育教学论文、考试考查测评等方面建档立案,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3、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教科研工作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学校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划拔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教育界科研,同时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
4、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地学习,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要做到有新的理念,能经常深入教学,能调查研究适应新的情况,能写出一些有价值的论文,要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严格考核,惩罚分明。充分利用现代网上资源,图书资料等,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恰当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 段 性 成 果 |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分析 |
报告 |
2007.5 |
李顺勤 陶太宝 李国平 |
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内涵及其特征研究; |
论文 |
2007.12 |
张 勇 刘长旭 谈永新 | |
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模式的建构 |
报告 |
2008.8 |
杨小林 时祖顺 李秋香 | |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管理考核制度体系研究 |
论文、制度汇编 |
2008.10 |
孙小兵 郭家聚 朱德才 | |
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再提升研究 |
论文、方案 |
2008.12 |
朱是倬 李成宝 张成保 | |
最终成果 |
各子课题研究成果、教师论文、案例集 |
书 |
2009.2 |
陶礼宾 周录林 |
结题报告 |
报告 |
2009.3 |
杨小林 陶礼宾 | |
有关影象资料 |
视频 |
2009.3 |
谈 俊 杨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