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发展中心>>青年教师论坛>>高洁>>阅览文章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探索

发布日期:2015/6/30 7:58:12 出处:本站 作者:43371 有811位读者读过


摘要:近年来,教育公平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部下发一系列的政策文本试图改变当下教育不公平的现状,试图在全国构建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笔者通过对政策文本的考察与研究,结合政策实施后带来的成效,探讨为何教育公平在中国如此难实现。

关键词:中国;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城乡

教育公平一直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试图达到的目标,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成立初期,制定过一系列的法律政策,这些政策使得本来应该公平的教育变得不公平。首先,笔者在本文中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都是从义务教育的角度出发,试图要解决的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实。其次,笔者很多观点都是在课堂中与老师互相探讨的,可能有些地方还欠缺思考。

一、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探索

1.城乡经济两级分化

城乡二元结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实施“赶超计划”,由此也造成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发面出现两级分化,这种两级分化也导致教育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在建国初期,为了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也为了更快更多的出好人才,政府提倡“先城市,后农村”,“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人民办”的发展策略,使得教育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形成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我国学者王元京研究表明:近年来城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和城乡生均固定资产差距呈现长期夸大的态势,城乡义务教育普及时间差达到了10-15年之久。 

2.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

  1986年,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法,教育法中规定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权。但在随后颁布的《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城镇,凡国家举办的中小学新建、扩建校舍所需的投资,按学校隶属关系,列入主管部门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予以照顾。农村中小学校舍投资,以乡村自筹为主”。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并没有遏制城乡之间的先天差距,相反,他们人为地夸大了这种差距,使得本来就弱势的农村义务教育更雪上加霜。

3.社会大众的舆论导向

  由于政策上的倾斜,各地区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各自区域管辖范围内建立所谓的“重点校”、“省级示范校”、“国家级示范校”,再加上社会大众缺乏甄选何谓好学校的能力与标准,盲目跟风,大量的学生涌向“好学校”,这些学校也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导致农村学校无人问津。即使是农村学生,家长也想尽方法将孩子送到“好学校”就读。笔者所在县城的一个小镇,小学一年级报到时只有6人,可想这所学校的全部师资和硬件条件。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江苏义务教育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