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发展中心>>青年教师论坛>>王红娟>>阅览文章

好习惯 大收获——培养学生好习惯从课堂常规开始

发布日期:2015/9/15 11:49:11 出处:本站 作者:王红娟 有814位读者读过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思维反映敏捷,但因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粗心马虎成绩不理想,而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学,学习成绩总能名列前茅。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成绩优秀的同学总和好的学习习惯相伴,而班级里的“小懒虫”、“小磨蹭”、“小马虎”们上课做小动作、容易走神、作业马虎粗心,成绩总是徘徊在中下游,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之间的学习习惯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的常规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该怎么培养呢?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培养学生准备课堂学习用品的习惯。

    走进小学生的课堂,经常会看到这种情景:上课铃响过后,老师都已经站在教室门口了,教室里却还是乱糟糟的一片,有的同学在找学习用品、有点在噼里啪啦的收拾文具盒、有的正在掏课本......五花八门、叮叮当当不绝于耳。等老师真正开始上课,差不多已经过了四五分钟了,这样白白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还容易让学生养成散漫的不好习惯。而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就能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所谓学习用品的准备,就是利用课间的时间,要求学生把上课需要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直尺等学习用品准备好,并放置在课桌一定的位置,等待老师来上课。在课堂教学中,我很诧异的看到当我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时,就看到学生翻箱倒柜的找本子、削铅笔等,教室里噼里啪啦乱作一团,部分学生在时间上就与其他同学差了一截,课堂效率就下降了。

    针对这种现象,我特意在一次班队课上明确细致的给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课间首先要把下节课要用的书本、文具等摆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其它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必须收入书包等。在刚提出规定时每小组还特意安排了“小干部”督促大家准备下节课的用品,长期坚持下来,效果还是很显著,孩子们责任心加强了,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消失了,每位学生都会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准备,课堂上再也看不到之前混乱的现象。这样要求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多以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的范围小、调节能力和控制力弱,不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易于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一节课40分钟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被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物吸引住注意力。尽管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较弱,教师还是应该尽可能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正确组织课堂教学,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或大部分都集中在教师的讲课内容上。

    为此,在教学重难点或重要内容时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听老师接下来讲的内容。在教学中我经常会这样提醒学生“下面我需要大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十分钟,请做好准备”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这时学生们都会抱臂坐正、认真听讲,短短的几分钟远比老师口干舌燥自言自语效果好的多,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良好的听课习惯既包括倾听老师的发言,还包括倾听同学的发言,所以需要提前要求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若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要等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还需要注意减少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发生,例如学生课桌上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要收起来,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3、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良好习惯。

    在批改作业时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简单的题目学生还会做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做作业时,不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而是“想当然”或“这是我会做的”提笔就做,这样就影响了作业质量,并且这样的错误最令老师们头疼不已,因为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不细心导致的错误。不过,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和老师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经常代替学生读题,仔细地帮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养成独自审题的习惯,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理解题目、分析题目的能力,学生大体瞄一下题目提笔就做。因此在审题习惯的培养上,教师要学会做一名“懒”老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分析题目,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学生进行正确答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认真审题的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同时,老师也可以适当的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快捷的审题。如一般情况主要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快速读题,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第二步:简化信息,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第三步:根据问题,选择数量关系。第四步: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4、培养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做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复习、巩固的过程,并且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书写不规范,就很有可能看错数字或符号,导致计算的无谓失误。认真书写的数学作业,不仅能更客观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要求书写工整、清晰,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数位对齐等都要有规范,例如直线要用直尺画,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等。

    在做完作业或练习题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有时在进行单元测试时,部分学生做完试卷后就开始东张西望或摆弄东西,多数同学都习惯了做完就行,不求其正确性,就连列竖式计算这种非常方便检验的题型也懒得去检查,更不用说其它题目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根本就没有检查的意识,二是学生不会检查。很多孩子看上去是在检查,可是题目检查后还是错的,因为在检查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思维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中,认为这样做就是对的。这种检查没有意义也毫无效果,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检查的时候也要注意教授给学生检查的方法。

    此外,还要注意书写的时间。有时早上布置的作业到下午放学都还没写好,而同样的作业如果下死命令要求1小时写好,时间到了学生也都能写好,这也就提醒老师要在平时作业书写中注意培养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以免班级里出现“小磨蹭”这样的学生。

    良好的作业习惯多包括:态度认真、独立完成、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及时检查、有速度有效率等。对于作业的要求,我们可以从“对不对”“快不快”“好不好”三个层次来进行衡量。“对不对”是最基本的要求,“快不快”是在做对的基础上对书写速度和效率的要求,好不好”是对作业目的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要求学生,并经常表扬那些能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鼓励他们纠正坏习惯。

    5、培养学生规范使用草稿本的习惯

     “打草稿”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特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它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式,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说过:“草稿纸是人们思考过程的履历表”,草稿纸科学合理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草稿本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绩,忽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也忽视了数学草稿本是数学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资源。并且目前学生使用“草稿纸”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随便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计算用草稿的多,分析用草稿的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我们可以分年级段制定草稿目标,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应强调打草稿的重要性,规范草稿格式。在此学段,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要加强对草稿使用的认知和用法的理解。中年级学生经历从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过渡期,应强调在草稿本上画线段图或简单图形帮助思考和分析,尤其是草稿用法的多样性,从而开阔其解题思路、凝练其解题思想,为解决应用实践类题型奠定坚实的基础。高年级学生是抽象思维发展期,宜在草稿本上多采用类比、推理、画立体图形等方式锻炼思维有序性和缜密性。同样的概念性问题,应当把相应的关键字在草稿本中标列出来。解决计算问题时,较复杂的运算则应在草稿本上仔细演算。此外,草稿本可以用于折叠,画图等,面对一些解题方式多样的题目时,可将草稿折叠或者在草稿上作图。

    兴趣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教师只有善于激发中高段学生对打草稿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体验草稿的快乐,才能使学生达到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目的。思想上的忽视容易导致了行为上的不规范,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要加强学生对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并定期对学生的草稿本进行检查,对草稿本使用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所以尽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每位教师都应该注意在常规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孩子,因此要反复抓、经常抓、常抓不懈,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对不断出现的坏习惯,一定不要气馁,而应耐心训导。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可以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氛围。

    其实除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小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还有很多,如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合作习惯等。每种习惯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粗心大意,要在学习中养成耐心细心的习惯是很难,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细心认真,她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是一个细心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家庭父母合,互相协助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从人的终身发展这个角度来说,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对今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良好的习惯却将影响人的一辈子。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旦学生培养出了良好习惯将会受益一生,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反复地加以培养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每个人都任重道远。

 

上一篇:[转载]同学们,老师想对你们说
下一篇:关于“如何上好练习课”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