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2/13 17:34:36 出处:本站 作者:李冰 有813位读者读过
每一位小学儿童都知道:我不能说谎,我要成为一位诚实的小学生。这是一条很简单的道德规则,或是一条普遍的道德准则,但小学儿童的实际行为却不能严格遵守这些准则。小学儿童即使知道这些规则,他们也不一定能完全遵守,因为知道是道德认知,而实际行为是道德实践。影响道德实践的除了道德认知外还有信念,这个潜藏在他们内心的主观认识或看法,它是他们内在价值观的体现,它所包含的情感是小学儿童无法用道德理性来控制的。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说谎行为时有这样一个类似的例子:一个小男孩在街上散步时遇到了一只大狗,这只狗把他吓了一跳。后来他回到家中,并告诉母亲说,他看到了一只像牛一样大的狗。这个例子被界定为信以为真的谎言,其实这个例子中就已暗含着信念以及它所包含的情感体验和特殊情境这些问题。研究表明有些小学儿童在判断小男孩是否在说谎时,已经能将事实和信念区分开来。中高年级的小学儿童在对这类说谎评定的时候开始考虑到具体情境和情感因素。他们意识到小男孩是因为被狗吓到,在恐惧和惊慌之下才误认为刚刚遇到的那只狗有牛那么大,而不是像他认知的那样:一条狗有一头牛那么大,当然这也并不是他的实际认知情况,而是他信念中的情感体验导致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不自觉地“说谎”。说谎这个错误的主要原因不在那小男孩身上,而是当时特殊的具体情境和他内心的情感体验。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面对学生特殊的信念所变现出来的又受到他们无法控制的运气影响的实际行为,持有普遍的认知理性的教师均报以谴责的态度,这两者在道德上表现出来的是相互矛盾的现象。教师对于学生的谴责其实是一种道德灌输,而学生的实际表现是他的情感体验导致的结果,面对这两个不相容的结果,我认为我们成人或教育工作者应保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在小学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我们成人的情感典型地带有强有力的早期经验的痕迹,但是我们忽视了他们内心的信念,我们不合理地否认了小学儿童是具有情感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可更多时候我们是可以的,因为造成这种我们无能为力情况的有时正是我们自己。我想我们缺少的是一种包容他者的精神——包容被忽视的儿童情感以及他们的笨拙谎言。
这里所谓的包容,不是把他者囊括到自身当中,也不是把他者拒绝到自身之外。所谓“包容他者”,实际上是说:成人或教育工作者对于所有的小学儿童以及他们自身特殊的信念和情感体验都是开放的,包括哪些陌生的小学儿童或想保持陌生的小学儿童。对于小学儿童这样特殊的表现,我们成人或教育工作者应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法。这样,我想成人、教育工作者和小学儿童之间在沟通上的矛盾就有了一个光明的出口。
当然这里的包容并不是无原则的包容,我认为它是一种恰当地引导,在充分理解小学儿童特殊的信念和情感的基础上,用一种认真、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小学儿童,对他们进行引导,而不是不理解的道德灌输。我想这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所要做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不应该说谎”“为什么会说谎”“学生说谎怎么办”这些问题,我们的困惑就没有之前深了。事实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也存在着我们能够体验和理解的情感。因此,当小学儿童表现出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时,我们就需要从他的信念出发,体验他的情感,包容他的这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