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4/10 14:38:30 出处:本站 作者:时怀芹 有782位读者读过
星期五下午,王红娟老师在录播教室执教了一节六下的《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课例,我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对课堂进行的不同角度的观察,给王红娟老师建议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一些启发。
课堂观察,要求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跳出单一的教师角色,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甚至“教师说话时间”等各个角度来对本节课进行观察,综合观察情况得出结论并给予一定的建议。
最后特级教师仲老师从小组合作的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也让我受益颇多。虽然我们是不同的学科,但在教学形式上,不同学科之间也有很多的共通之处。 本节课有四次的小组合作,但仲老师说这四次都只能算是“小组交流”而不能算“小组合作”,因为看似热烈的小组合作中“只有观点的生成而无观点的碰撞”,也就是小组合作只停留在小组成员之间的说话交流,没有进行一些“提问、补充、质疑、反驳、辩论”等观点的碰撞。
的确,新课改后的教学中,小组合作成为课堂的常态,但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目的和效果,仅仅让这项学习停留在形式上。所以基本上学生通过交流和探讨和自主学习目的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此外,仲老师还提出了课堂上“流动的整体性”地概念,意在褒奖王红娟老师课堂的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最后还跟我们介绍了他的“助学课堂”理念,并在很多老师的实践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
希望每次学到的一点东西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生一点化学反应,最终生成自己的东西,指导我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