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发展中心>>青年教师论坛>>邵丹丹>>阅览文章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17/5/25 22:45:53 出处:本站 作者:邵丹丹 有777位读者读过


 

有幸参加第七届江宁区基于电子白板优质课评比,我参赛的课题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三个主题《不说话的“朋友”》,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体现生活性课堂教学更有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因此我把“让品德教学源于生活”、“让品德形成归于生活”的理念贯穿课的始终。第一个教学环节——认识新朋友,也就是要学生建构“公用设施”这一概念。第二个教学环节——我为小区请朋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公用设施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树立社会公德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环节——我替朋友说说话,为使学生的感悟更深刻,情感激发更充分。教学这一环节我选取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课桌凳作为活动对象,让学生从公用设施的角度考虑问题。课堂上,学生被生活点击,或是顿悟,或是换位,或是震撼,关爱公用设施的情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有效落实教学重点。第四个教学环节——怎样交朋友,是本课的教学的落脚点。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才是这节课的宗旨。

    二、加强针对性 课堂教学更实在。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公用设施”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我就细化这一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从点到面循序渐进理解着。他们知道要关爱公用设施,但往往行为执行力不够,因此我就把行为指导做到位,把行为监督开展开,让学生从要爱护走进真爱护(用行动爱护),使得品德教学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提升生活质量服务。

    三、突显自主性 课堂教学更灵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节课无论是知识还是感受、情感、行为我都很重视让学生自主获得。如写出护友方法时,我没有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方法,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方法,我看到孩子们写出的方法多是基于自己不爱护的行为反思得来的,很具有个体性,有一些方法甚至是我都没考虑到的,比如课桌凳要轻搬轻放,不再用手去扒破了的桌凳外皮……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能擦亮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更加灵动

 

上一篇: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