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9/13 15:20:22 出处: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作者:杨晓彤 有4885位读者读过
歌曲《茉莉花》的流传与变异
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会受到地理环境、生活环境、语言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歌《茉莉花》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吸取各个地区音乐的不同养料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变体极多。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而东北民歌更直接更爽快。在曲调上江苏民歌婉转抒情,而东北民歌则热情爽朗。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广泛影响
在各地流传的《茉莉花》中,目前流传最广,人们听的最多的是江苏的《茉莉花》最为著名。歌曲的节拍为四二拍,速度为中速稍快,旋律的特点是一字多音居多,曲调细腻优美,此曲为五声徵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分节歌。乐句中第一、二句对称匀整,旋律较为独立,第三、四句结构压缩,旋律连接紧密,一气呵成,其中切分节奏的应用,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旋律中级进与环绕式的音型使音乐显得格外清新、流畅、雅致。歌词运用多种比兴手法,先是“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的“香”,再是“雪也白不过它”的“白”,还有“开也开不过它”的“开”。它那优美自然、委婉流畅、富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音乐风韵,犹如甘泉沁人心脾。它的内容健康淳朴,描绘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看花的人责骂而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等的心理活动。同时生动又含蓄的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总的音乐特点是: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
《茉莉花》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从18世纪末叶起,还流传到欧洲和美洲。1840年英国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约翰·贝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记》中刊登了这首民歌,从此在国外就把它作为中国民歌的典型广泛传播。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采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重要的音乐素材。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和色彩。1926年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芬芳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享誉世界。
此外《茉莉花》还被改编创造成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如:1965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大会,在一次驻印尼使馆举办的联欢晚会上,前线歌舞团演唱了《茉莉花》乐曲,受到了周总理和印尼人们的喜爱;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茉莉花》作为中国优秀民歌向世界各国推荐,并收入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
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接交仪式上,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就是民歌《茉莉花》;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男女二重唱《茉莉花》倾倒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1999年12月19
日午夜,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庆典仪式上,由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军乐合奏曲《茉莉花》磅礴地诠释了香港、澳门回归的这一历史事件;1999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上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奏的民乐合奏《茉莉花》(刘文金编曲) 当那熟悉而清新优美的旋律响起,一下子把人们带到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使东西方的情感拉得更近,带给人们亲切的企盼; 2001年,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2004年8月,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八分钟演出中两次唱起《茉莉花》,震撼了雅典。2008年在中国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由宋祖英和多明戈演唱的《爱的火焰》采用曲调就是《茉莉花》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阔步向前。《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等等。近年来,《茉莉花》仍是中国人民对外和平友好交往,展开人们美好心愿的一个标志性形象,也是国内国外开展活动的首选乐曲。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从中国的“土特产”变成了“世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