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0/10 15:23:42 出处: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作者:杨晓彤 有2226位读者读过
中国民歌的发展史
中国民歌文化多姿多彩,其发展也是颇为艰难而曲折的。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可以按照历史的时间轴来进行,在久远的春秋时期出现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涵盖了一百多部民歌,其覆盖的地域极为广泛,包括如今的黄河流域各省以及部分长江流域的地区。诗经中的民歌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劳动人民多阶级压迫的思想反抗,人民对爱情生活的向往,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到了汉代以及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行政中心的南迁,中国南方的民歌进入正史,从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期间的民歌受到人们关注的多是湖北江浙一带地区的西曲、吴歌等。作为民间歌曲中的徒歌,是一种没有伴奏的歌曲,其单独依靠歌声来表达情感,大部分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离别、爱情。当然西曲、吴歌两者不同的是,西曲大多是反映男女感情的民歌,吴歌大多是儿女思想感情的意趣。
到了唐宋时期,民歌的发展尤为迅速。伴随着民歌的流行出现了众多经典的曲调,取得了人们的喜爱。唐代时期人们对民歌进行加工和改编,使民歌结构趋向一定的“唱词化”,讲究一定的唱法。宋代的曲子更是深入人心,民歌呈现更多元化,人们模仿民间的曲子进行抒写诗歌,使民歌音乐发展更为迅速。
明清时期的民歌发展是中国民歌发展史的高潮,其根本原因是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居住在农村的人们涌到大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大量的民间歌曲汇聚在城市当中,并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造就了民歌史上的高峰。明清民歌经典作品如《倒扳浆》、《一剪梅》、《满江红》等等。
中国民歌的传承
中国民歌的传承任务颇为巨大,因为民歌跟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始终贯穿于人民的生活当中,贯穿于人民的各个人生阶段,从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由于民歌的多样性地域性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中国民歌的发展收到了阻碍。与此同时,由于民歌在结构上、音乐技巧以及形式上无法做到与专业音乐相媲美,没法在音乐上更进一步深入,加上部分民歌与当代人民情感上具有一定的隔阂,使民歌的传承难度加大。这就需要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民歌的研究当中,培养对民歌的热爱,并利用网络电视等传媒进行有效的宣传,使民歌文化融入到现在流行文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