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浅论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阅读困难的原因

发布日期:2018/11/1 11:01:26 出处: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作者:徐聪文 有1319位读者读过


语文教学到了高年级,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班级里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所要具备的素质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新课程所倡导的“多认少写,提早阅读”更是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增多,学生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记忆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悬殊,造成了学生在阅读上的分化,久而久之,一些同学就会存在较大的阅读障碍。随之而来的是产生了在语文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学困生在一个班级中属于特殊群体,需要教师的特别引导与关照。需要对学困生的成因有所了解,并针对他们制定相应的策略。

一、家庭背景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家庭教育。当今社会,许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还是有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思想观念陈旧,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习惯,那么到了高年级,随着阅读要求的增高,这些孩子很难再能跟上教学进度。而他们的家长,本身由于自身素质问题,对与教育,他们就是一张白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在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时束手无措,不会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促成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将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抚养,造成了大批量的留守儿童。

家庭的矛盾也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与阅读困难。当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必会受到影响。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睦,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心理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家长的这种不良的示范也会对孩子的习惯即三观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习惯,怎么会给孩子带来正确的示范!

二、学校教育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在基层教学中并未完全落实到位。许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仍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益处。阅读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没有一味的对错。这样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局限学生的思维,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更有学生会因为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对语文这门课产生抵触,因而造成语文成绩的下降。

    在语文教学中,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反,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语文学困生的产生。例如,有些学生只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的阅读困难,产生学困生。

    根据多元教学理论,同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而教师却将有差异的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并没有给予全面的评价,只是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使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长期这样,学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之成为学困生。

三、自身原因

    有些学生从小就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爱阅读,不肯在阅读上面下功夫,最终成为了语文学习的学困生。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旦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语文学习困难。所以,态度决定成败。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成就,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语文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爱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拖拉,或者跟本不写作业,也有的语文学困生经常为了玩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成为语文学困生。

    还有一些语文学困生,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学习机械、呆板,总是死记硬背,不整理所学知识,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这体现在阅读上就是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阅读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语文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将语文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深刻了解了学生在语文方面学习困难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转化策略。必须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用真心、真爱去温暖、感化语文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迎难而上的勇气,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

上一篇:给低年级更多--情境阅读
下一篇: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