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从《云裳诉》演奏中谈古筝演奏的情感表达

发布日期:2018/11/30 14:23:03 出处: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作者:杨晓彤 有3614位读者读过


前言

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古筝的音色表现力最为丰富,它既可以表现轻快愉悦,也可以表现深沉哀恸;它既可以表现刚猛大气,也可以表现柔情似水。古筝的丰富表现力,使它历来备受推崇。《云裳诉》是一首运用现代创作、演奏技法来表现传统民族音乐魅力的古筝曲,从诞生之日起就广受好评,本文将探讨《云裳诉》的艺术特则及美学思想,研究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一、概述古筝与《云裳诉》

(一)概述古筝

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重要的一件,今人称之为古筝。古筝之“古”,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在距今约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筝就已经在秦国出现并流行,所以筝也称秦筝。古筝的形制不一,曾有过十五弦、十八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当下古筝一般采用二十一弦,长度在163公分左右。秦筝由秦人发明,秦人本是马背上的民族,迁徙游走,其部落性情大抵是浑厚激越而又自哀悲怆,故而秦筝音色也是如此——一方面厚重雄浑、质朴刚健,另一方面又悠扬哀婉、柔肠百结。秦筝这种激昂清越,又荡气回肠的音色特点,注定了它的音色表现力极为丰富,可谓是雌雄同体、刚柔并济,在中国传统乐器中独一无二。

近代王昌元先生创作的《战台风》,可算作是古筝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性作品,以其为分水岭,之后的古筝创作与演奏,引进了新的理念,各种新的演奏技巧被创造出来,进一步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二)简介《云裳诉》

《云裳诉》是一首现代古筝协奏曲,它的作者是周煜国先生。“协奏曲”的演奏形式,表明了它中西合璧的特点。“云裳诉”的标题,取自唐朝著名诗人李太白《清平调词》[1]中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云裳”的意思是,云朵一样的衣裳,这是形容衣裳华美白洁而轻盈剔透且姿态万千,就像云朵一样。这首诗本是命题作文的结果,是唐玄宗命李太白而作,故而“云裳”一词更是代指杨贵妃的花容月貌。“诉”,是吐露、倾诉的意思。

《云裳诉》整曲的结构与情感走向,大体是以唐朝诗人白乐天长篇叙事诗歌《长恨歌》为“脚本”[2]。周煜国先生很巧妙的结合了李太白与白乐天的诗歌作品,来为自己的古筝创作提供创意与内容。所以,“云裳诉”可简单题解为,“花容月貌杨贵妃,锦衣云裳叙事诗”。

2002年,袁莎女士欲参加民族器乐比赛,当时她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研究生,一时未得到理想的参赛曲目,于是她向周煜国先生发出邀约。参赛要求伴奏不超过二人,所以周煜国先生将钢琴引进来,把自己的《乡韵》作品改编为古筝协奏曲,这就是《云裳诉》的诞生过程。《云裳诉》一诞生即获得高度赞扬,成为各大比赛、音乐会常演常奏的曲目,也时常被改编为其他合奏版本。

 

二、《云裳诉》的艺术特征

(一)《云裳诉》的调式与曲式特征

1.《云裳诉》的调式特征

中国的传统调式多种多样,一般说来以三分损益法或叫五度相生律为基本体系,但这两者之间其实略有不同。在三分损益率的基础上曾发展出京房六十律、何承天新律,以及纯律等,后者更接近今天的十二平均律。一般说到五度相生律,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五声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五音为调,五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纯五度。

从调式来看,《云裳诉》应该是C宫G徵调式,它以5(徵)音开始,以5(徵)音结束,且以5(徵)音为主音骨干音。徵调式在传统音乐中,音乐色彩偏向力量性,适合用来表现大气刚猛、激越清扬的音乐形象。作者在创作时选用徵调式,可以说一开始就立意明确,要在悲情和力量性上做文章。

2.《云裳诉》的曲式特征

从曲式结构来看,《云裳诉》采用了西方常见的三段体结构,具体来说,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我们从乐段上来划分,从引子到慢板结束,即前51小节,为全曲的第一大段。从快板到华彩部分结束,即从52小节到210小节,为全曲的第二大段[3]。从慢板再现到尾声结束,即211小节到239小节,为全曲的第三大段。

从乐思上来说,第1到第14小节,是本曲的引子部分,演奏上运用快板,先声夺人,其力量与悲情从天而降,为整首曲子奠定基调。第15到第51小节,是慢板部分,是一种叙述的口吻,娓娓道来,清幽而婉转,还带有一点点哀伤,是花好月圆,也是海上潮生,是青春美好,也是顾影自怜。这部分的慢板,从旋律乐思上来说可分为a、b两个部分,a部分是第15到34小节,b部分是第43到51小节,a部分更倾向于诉说,b部分在倾诉的语气中情绪稍有起伏,并为后面的快板喷薄铺垫情绪。第52到第56小节,是钢琴的插花过渡。第57小节到191小节是快板部分,这其中又大致分为三个小段落,情绪递进,并与前面的慢板形成情绪上的强烈对比,让人联想到山河变色、家国横祸、马嵬坡劫难。第192到210小节是自由华彩段落,杨贵妃的浓烈情思与一腔悲愤在此处毕现无疑。钢琴再次插花过渡,从211小节到226小节,是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慢板再现,第一大段的a、b两个乐思被再现。这一段是唐明皇的劫后思念,是怀念,是追忆,是感伤。第227小节到第239小节是本曲的尾声部分,在浓烈的哀思与痛苦的回忆中,杨贵妃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二)《云裳诉》的音乐美学特征

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的音乐与绘画,都以中国式哲学为最高指导。在音乐审美方面也是如此。《云裳诉》的音乐审美特征,符合中国一贯以来的美学思想,以悲为美,但哀而不伤。大体说来,《云裳诉》的音乐美学特征可概括为两点,一是戏剧性的凄美与悲壮;二是刚柔并济的力量之美。

1.戏剧性的凄美与悲壮

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为基本故事,以《长恨歌》为情感剧本,《云裳诉》的情感表达注定是凄美的,这里面又涉及到马嵬坡悲剧,杨贵妃为爱殉国,则又带上了悲壮的色彩[4]。这种凄美与悲壮,在作者手下,通过乐思乐段的巧妙安排,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表现。譬如说,第一大段是慢板叙事,是花好月圆下的顾影自怜,第二大段是快板喷薄,是安史之乱马嵬之变的激动表达,它与前面的岁月静好就形成了戏剧性的冲突与对比。

2.刚柔并济的力量之美

古筝的音色本就激越悠扬,既可表达柔美,亦可表达壮美。《云裳诉》在第一大段的慢板部分,很好的展现了“岁月静好”的柔情之美。悠扬而轻盈的旋律,创设出美妙而青春的音乐形象,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一个花草美丽、月影朦胧的世界,看到一位青春美妙而顾影自怜的美丽女子。这种音乐形象,是柔美的,但并非是那种柔若无骨,委顿在地的柔美,而是有内在力量支撑的,亭亭玉立的柔美。

在乐曲的快板与华彩部分,古筝音色中那种先天的大开大阖,壮怀激烈的一面被展现出来,那种一往无前与执着刚烈,展现出杨贵妃的一片赤诚与家国情怀。我们知道,一个王朝的覆灭,归咎于一个女人,这是很可笑的观念。但在马嵬坡,唐军胁迫唐明皇处死杨贵妃,理由竟是红颜祸水,后宫败国。这也是很可笑的认知。在此情此景下,杨贵妃的悲愤之情可想而知,这种柔美女子胸中的刚烈悲壮,令人叹息。

三、《云裳诉》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一首乐曲的音乐形象取决于作者苦心孤诣的创造,但它的音乐情绪情感的具体表达,则取决于表演的者的实际演奏能力。《云裳诉》这首古筝协奏曲,运用了大量的古筝演奏技法,这对乐曲的音乐形象塑造与情绪情感表达起到了关键作用[5]。当然,因为是协奏曲,钢琴的演奏也很有技巧性,但本文重点论述古筝的演奏技巧,对钢琴协奏的技巧性这里不作重点讨论。

(一)摇指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摇指是古筝演奏中最常见的技巧,短摇通常饱满有力,长摇则连贯悠长[6],轻摇运用手腕的力量,柔和细密,重摇则运用小臂的力量,大气激越。在《云裳诉》的引子部分,一开始就运用了摇指技巧:

 

这首曲子一开始的五个音就揭示了调性,它是G徵调,我们按照首调唱名法,则一开始的五个音是sol、do、re、fa、sol。古筝的演奏一上来就是摇指,五个音全部用摇指,而且是长摇重摇,由强到弱再到强,激越悲愤的情绪从天而降,“惊醒”听者,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听者带入到一个风雨飘摇又凄美悲壮的情境。

 

在第24小节和第26小节,sol和re这两个音时值略长,也运用了摇指。旋律发展到这一句,是岁月静好,是娓娓道来。这两处摇指的运用可以想象成杨贵妃长袖轻舞[7],顾影自怜,不远处水光潋滟,唐明皇痴痴凝望,后宫三千佳丽,不及贵妃之万一。这里面的摇指,还另有一层两情相悦缠绵悱恻之意。

(二)劈托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劈托技巧,指的是运用右手的大拇指,去劈弦或是托弦,其特点是触弦干净利落[8],似刀劈斧砍一般,使音色更富有力量性。在乐曲的第17小节,演奏时即可运用劈托技巧。

 

17小节,旋律在主音sol上作连续跳动,需要连续运用劈托技巧,这时候要注意手腕的放松,要灵活有力,弹奏出来的音要像大珠小珠落玉盘[9],要“粒粒饱满”。这是在旋律的一开始部分,情绪上是深情而又优美的,是赏心乐事,故而音的处理要偏向“乐观”色彩,右手大拇指在劈托时不妨表情生动一点。

(三)特殊音的演奏与情感表达

陕西的地方民间音乐,包括民间山歌、民间戏曲音乐等,各种腔体各种调,多达三十多种,而碗碗腔是其中颇有典型特点的代表。这首《云裳诉》本由民间音乐合奏曲《乡韵》发展而来,所以先天就具有民间音乐的基因,再加上作者周煜国先生浓郁的乡土文化情结,其表现出鲜明的碗碗腔音乐特点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碗碗腔的各种调式与特点很多,《云裳诉》运用到碗碗腔音乐元素的有两种,一种叫“欢音”,另一种叫“苦音”[10],这两个特征音在秦派的二胡或是古筝演奏中,有特殊的处理技巧。当欢音来处理,“4”和“7”这两个音以原来的音高演奏,音高固定。当苦音来处理,则“4”这个音的实际演奏要略高一点点,其实际音高大约在“4”和“#4”之间,称之为“微升4”,记作↑4;另一方面,“7”这个音的实际演奏要略低一点点,其实际音高大约在“7”和“b7”之间,称之为“微降7”,记作↓7。

 

譬如在第一段慢板的一开始,第15小节,五线谱中的“4”这个音原本是“#4”,但乐谱中给出了还原“4”,其实际演奏并非是回到固定的“4”音,而是要当作“苦音”来处理[11],演奏成微升“4”。翻译成简谱,则是要把“b7”演奏为“微降7”。这样的特殊音处理,一来体现秦派筝乐的特点,二来在旋律上更显的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慢板第一段落,本就是优美抒情,特俗音苦音的演奏运用,更格外显得委婉清丽,在情绪情感上颇有儿女情长的意味。

结合《云裳诉》的调式特征曲式结构,以及它的音乐美学,我在演奏时会格外注意种种技巧的运用。在《云裳诉》的慢板抒情部分,我合理运用摇指技术,长摇短摇相结合,在细节处营造音乐情境,塑造音乐形象。在乐曲情感刚烈的部分,我运用劈托技巧,短促、干净而有力,尽可能把古筝音色中“铮铮然”的一面展现出来,与音乐情绪相对应,塑造出刚烈的女性形象。在欢音苦音的特殊音的处理上,我需要对音准有敏感把握,需要左手拿捏分寸,这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总而言之,演奏技巧是为乐曲的音乐表现力服务的,是为音乐形象服务的,只有准确的把握好乐曲的情感走向,精准的掌握好每一个细节,并作长期的练习,才能做到心手合一,游刃有余。


陕西是古筝的发源地,作为秦派古筝的代表作,《云裳诉》背后的音乐文化积淀是深厚的,它的创作思路与演奏技法是现代的,它的音乐情绪与音乐审美则又是传统的。这种古今对话融会贯通的表现,对于音乐本身来说,就是传承,而且是创新式传承。如何更好的挖掘、展现古筝的音色表现力,如何将古筝音乐更好的推广给普通群众,这是一个很大又很难的话题,周煜国先生作出了大胆的尝试,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上一篇:《黄果树瀑布》听课反思
下一篇:2018年上半年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