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听课反思

发布日期:2019/12/3 10:46:10 出处: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作者:徐聪文 有1012位读者读过


今天,有幸聆听了孙志达老师教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颗。在上课时,孙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很重视,希望能做到环环紧扣,因此努力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跟紧自己的课堂节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牵得过多,使得课堂有点紧。

例一:在教学“海参”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海参,就让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但是海参的样子在老师看来不是很美,为了不破坏课堂的教学氛围, 于是马上就说了一句:海参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以激发学生对它的喜爱。但这句话可能是太自我,说不定学生不讨厌呢?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说,如果学生不喜欢,再由教师介绍,这样比较好。

例二:在教学“蠕动”时,当老师问:有哪些动物也是蠕动的?学生说到了“海龟”,这时,教师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海龟”可不是蠕动的。没有深入地问这位学生为什么想到了海龟,说不定他没有十分明白意思,而我也没能令他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例三:在学习第三种海底鱼: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学生一读把“像”给读丢了,教师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别丢像,再读一次。”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生成资源。用上“像”其实是作者运用比喻,把鱼的样子写得生动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我这时大可以运用这个教学生成,让学生来比较比较为什么要用上“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

确实,教学设计可以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却是无法预测。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种种“无法预测”变成自己的教学亮点,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目标很好达成。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应该从关注设计转变成关注学生 ,相信到那时,教学才是“完美”的。

上一篇:《大自然的声音》听课反思
下一篇:小学音乐课课堂拓展的主要困惑及解决思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