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8/10/27 19:38:3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46位读者读过
《提高小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有效性的研究》
研 究 方 案
龙小 李家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文化科学知识的获得,不仅是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
“文本解读”就是以文本为载体,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这种解读体现了文本解读的个性化特征;但无论你如何解读,又不能脱离文本。
“提高小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有效性的研究”就是学过教师指导、帮助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得到进步、提高和发展。课堂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或者教的认真与否,而是学生有没有学会,学得好不好。如果没有学会、学好,即使教师教的再辛苦,学生学得再辛苦,课堂也是无效的,起码是低效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aner)依据认知心理学观点提出的,他提倡发现教学。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尽可能牢固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独立地向前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是美国的罗杰斯(C.R.Rogers)以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他认为,当代世界是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教学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人。
4.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元认知体验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对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主体化,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主动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探索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2)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样须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指导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自主与创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求异创新的思考能力,从小养成独创性学习的习惯。
(4)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于社会,而参与感是化个性思维为集体智慧的社会化的功能的实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行为和社会归属感和义务感和责任感。
(二)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协作学习(也称合作学习;“合作”与“协作”的意思非常相近,但“合作”更多地强调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协作”是指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任务,虽然也可能任务是同一个)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
(2)合作学习: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3)探究性学习: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4)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活动教育、素质教育等有关理论的学习研究,使实验更具有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做到边实践边总结,积累活动化理论、经验,时时交流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写教育教学心得或论文、报告。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8、4——2008、5)
学习系列关于对话教学的文章,酝酿并提出开展有效对话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设想。并通过深化学习于5月份制订出了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08、6——2009、4)
多方面收集相关的理论、实践等文献资料,进一步深入学习,按计划有序开展实践研究,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定期小结、调整。
3、总结阶段(2009、5——2009、6)
汇集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整理,加工修改研究案例,撰写研究论文,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七、实验的成果形式
1、教案设计;
2、公开课
3、课题实验报告;
4、有关教学模式的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