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特色建设>>聚焦小班>>阅览文章

让阅读教学的过程饱满、舒展----刘红娣

发布日期:2008/12/3 12:41:2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132位读者读过


让阅读教学的过程饱满、舒展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让阅读教学过程舒展开来。

下面是《三顾茅庐》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感受诚意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通过初读课文,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认为刘备非常会用人,他知道诸葛亮非常厉害,就三次去茅庐拜访。

师:对呀,三顾茅庐。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要想细细的品味到刘备这深深的诚意,我们还要好好的读课文。

[在导入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刘备有一个初步印象:刘备爱才、善于用人、有诚意。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是我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二、朗读中,感悟诚意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那些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句子。然后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

师:能体现刘备诚意的句子有好多,你能找到的是哪一句?谁先来读。

[默读课文即学生自读自悟,自读就是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师生对话的基础。]

生:刘备生气的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这是刘备责备张飞,刘备与张飞是怎样的关系?

生:他们桃园三结义,情同手足。

师:现在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责备自己的兄弟,足以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

生:他很尊重人才,很珍惜人才,真的很有诚意。

师:刘备与张飞的对话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生:应抓住生气这几个词体会,读出味道。

师:来,我读张飞,你读刘备,咱们来试一次。(师生对读)

师:人物的个性可以从多方面表达,除语言外,我们还可以从什么方面感悟刘备的诚意?

生:还可以从刘备的行动中感悟刘备的诚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相,让我们一起走进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

师:欣赏了这感人的一幕,相信你们对刘备的诚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动情地读一读刘备动作的语句。

生:离诸葛亮的住地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刘备一位大将军能在半里多路之外,就下马步行,你能体会到当时刘备的心情吗?带着你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还有感动你们的地方吗?谁还想读?

生:刘备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台阶下等候。

师:是呀,诸葛亮在舒适的床上,高卧不起。而刘备却在门口恭恭敬敬等候。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情景展现出来吧!这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本段)

[朗读体验是感悟的主要途径,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读的语气,在读中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刘备彬彬有礼,待人诚恳的形象体现在学生面前。]

三、争议中,体验诚意

   一学生突发灵感举手发问。

生:老师,诸葛亮会不会故意睡觉,因为这个这样才能考验刘备有没有诚意。

师: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们觉得呢?诸葛亮是特地考验刘备还是确实不知道刘备在台阶下等候?

(学生有的说故意,有的说无意,展开了争议)

师:你们有的说故意有的说无意,请说说你们的理由,分析应有理有据。

生:诸葛亮是个料事如神的人,他应该能算到刘备会来请他出山。

生:刘备这是第三次来请诸葛亮,可见刘备还是蛮有诚心的,就决定再给他一次小小的考验,如果能经得起考验,诸葛亮就出山助他一臂之力。 

生:诸葛亮是一个旷世奇才,他是不会那么轻易被人请走的,他一定要知道请他的人有多深的诚意,值不值的帮。

师:说的有趣,听了同学们的分析确实有道理,老师还想听听另一方的理由,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故意的?

生:我觉得诸葛亮事先不知道刘备要来,就算他料到刘备要来,也不会知道他哪天来啊,他料事如神还不至于真神吧?

师:是啊,世上没有神仙。同学们各抒己见,真让人难以判断,但是不管是有意睡觉还是无意睡觉,但结果都是刘备耐心等候,这说明了什么?

生:刘备对诸葛亮的真心诚意。

[争议的结果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了,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发,有所得,这才是最可贵的。]

四、拓展中,赞颂诚意

师:刘备以他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得到了诸葛亮怎样的帮助?

生:当时诸葛亮就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让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生: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没有诸葛亮,刘备就完成不了大业。

生:诸葛亮不仅帮了刘备,还帮了刘备的儿子。

…………

师:诸葛亮辅助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时,你想对一片真情的刘备说些什么?请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短语来抒发你对刘备的赞美。

生:你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如果不是你的耐心和诚意,诸葛亮的才干会埋没,历史上就少了一位旷世奇才。

生:刘备的三顾茅庐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师:同学们是唤醒了沉睡的诸葛亮,是让诸葛亮拥有无穷的力量,还是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成为一代伟人。文中刘备用与诸葛亮建立了鱼水关系。同学们课外再读一读《三国演义》,深入领悟刘备待人的诚心诚意

 

反思: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让阅读教学的过程饱满、舒展,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是精读课文,阅读课文的精读阶段需要寻找突破口,或者说需要找到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抓住一个点能带动全篇,四两拨千斤,提高课堂效率。本课我抓住了一个字作为切入点,丰满并舒展了阅读教学的过程,让刘备的形象在学生的脑际凸现了。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读中悟,悟中读。它们互为因果,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更好的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因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就学生走进文本,达到与文本融合的过程。本节课,安排了大量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对描写刘备语言和行动语句的朗读,让学生深入的感悟刘备的,减少了师生脱离文本的冗长的谈话。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有心灵自由,有想象的空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书指导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极富创意的想法,甚至是教师没有预料的,此时教师不应回避或轻描淡写模糊处理。因为那是学生真实学情的反映,是学生真实想法的表露,应善于抓住契机,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本课关于诸葛亮是否故意考验刘备这一话题引起了学生极富个性化的争议,在争议过程中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把切点、读悟、想象在课堂上有机地融合起来,能让教学过程变得饱满、舒展。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实现教学目标。

 

上一篇:让爱心与生命同行
下一篇:农村小学实施有效性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杨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