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7/11/14 14:35:31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57位读者读过
贴近生活 体验快乐
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陶太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依靠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想和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就是体验数学。为了让学生的体验多一些快乐,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现实情境,开展实践活动,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生成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价值,丰富情感体验,体验快乐数学。
一、贴近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价值
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如学习面积单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同学说:“我的大拇指面积约1平方厘米。”有同学说:“我的贺年卡面积约1平方分米”,还有的同学说:“我家写字台面面积大约1平方米。”在学生交流评价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数学就变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先问学生:“你们今年几岁了?过了几年生日了?……小李今年13岁了,可他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有关生日问题在人们生活中是比较现实而且感兴趣的,学生听了一定会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这时再讲平年闰年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就会浓一些,印象就会深刻一些,体验就会快乐一些。
二、结合现实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联系现实情境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教师要善于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能够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性,在愉悦情感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如在教学两、三位小学时,结合教材中的题目“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十二点九一秒的成绩获得男子110米栏金牌”。当时恰逢2006年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正在举行,我就引导同学们关注一下刘翔的成绩,110米栏比赛后的第二天,同学们纷纷汇报:“刘翔获得了第一,成绩是十三点零七秒,比美国选手阿兰·约翰逊快了零点零二秒”,接着又要求学生继续关注9月28日在韩国大邱举办的国际田径锦标赛上的两人成绩,并把9月17日在雅典举行的田径世界杯上的成绩汇合制成统计表:
时间、地点 |
刘翔 |
约翰逊 |
|
13.03 |
12.96 |
|
13.07 |
13.09 |
|
13.14 |
13.16 |
还有的同学说:“刘翔的最好成绩是
又如在学习亿以内的大数时,我还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上网查找资料以及其他渠道获得知识。如在《南京日报》2006年10月16日的报纸上就可查到江宁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大数,截至8月底,江宁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9亿元,财政收入42.9亿元。江宁的前景已经清淅可见,汽车产业2010年形成年产值600~800亿元,两年内手机1亿台年产量,也将雄居首位,软件产业200亿元产值将占南京总量的三分之一。教师向学生提供这样的信息,让学生体会到较大数在描述、表达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能力,经济情况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这些大数的意义。
三、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快乐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性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想与交流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进行实际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情趣,使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多一些快乐的体验。
在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这节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议论影响滚得远的因素是什么,在木板的长度、材料、滚动的物体都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滚得远的因素定在斜坡与地面的夹角上,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猜测实验结果,进入实验活动时,教师还提出了一些会影响实验效果的注意事项,如滚动的物体要长一些(如铅笔),木板与地面的夹角可用两副三角板中的三个特殊角去量(30°、45°、60°),木板搭好一定角度的坡后,用一叠书垫住,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顶部位置要确定好,不能随意改,要让物体自动地滚下去,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手挡。并且把活动小组的成员作了分工,一人负责确定木板的坡度,一人负责把物体放在木板顶部让其自由滚动,一人负责测量滚动的距离,一人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操作时热情高涨,情绪飞扬,热烈而有秩序地完成了实验,12个小组有10个小组完成了实验,得出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大约是45°时,物体滚得较远的结论。实验课虽然结束了,但可以看得出:同学们对实践活动的喜爱,兴趣与激情,写在他们一张张涨得通红的小脸上,映在了一双双兴奋的小手中。
又如教学24时记时法,对“经过”的时间,教师叙述时费力,学生体验时模糊。正在此时学校组织了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一个数学教师来讲真是天赐良机,我把这次活动当成了一次难得的数学实践活动。之前设计了一些内容,如学校发车时间,车辆经过方山的时间,车辆到达雨花台的时间,瞻仰烈士雕像的时间……当同学们人人欢呼雀跃,个个兴趣盎然登上旅游大巴,车辆缓缓驰出校门之时,我就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同学们大声回答:8时30分。当车辆经过方山,同学们高兴地嚷嚷:“方山!方山!”我又问“现在是什么时间?车辆行驶了多长时间?”同学们回答:8时50分,车辆行驶了20分钟。按照事先设计的内容,从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变换,让同学们体验了“经过”的时间,促使他们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提高了效果。而这一次的体验又是多么深刻多么快乐呵!
教学实践证明: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充分运用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并给学生带来多一些的轻松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