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发布日期:2017/3/28 17:05:34 出处:本站 作者:臧梦园 有720位读者读过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喜爱。这篇文章的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而李老师的课,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开篇李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位老人,一生创作了20多部长篇小说,12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和译文。有这样一位老人,著名剧作家曹禺称赞他是文学巨人,高举火把照亮人心。他是光,是热,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有这样一位老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他来了,坐在那里,哪怕不发言,也是一种威严。”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全部都奉献给了文学事业。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2005年10月17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想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这段深情的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起了学生心中迫切想了解巴金爷爷的愿望,使学生内心充满了对巴金爷爷逝世的悲痛。这样的一段作者介绍,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
李老师还主要围绕着“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这根主线,组织学生或汇报读书、讨论的所得,或提出没读懂的问题,教师从一旁适时加以点拨。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信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整体感知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再分步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文中重点语句,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这样,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凸现,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体。教师把握航向,重交流,促体验,在学生的情感充分地与课文的情感融合之时,引导其通过朗读来表现,水到渠成。
巴金爷爷在信中讲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这些比较深奥的做人道理,对孩子而言不是太容易,为了让学生领悟“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等重点句的深刻含义,教学中,李老师补充了大量的资料,如:巴金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巴金是中国唯一一位不领工资的作家,并从1995年以来向希望工程捐款500多万,病床前叮嘱儿女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等资料,使学生来理解巴金所说的让生命开花结果,学生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心灵被震撼,从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情感也自然地流露出来。
相信,巴金爷爷崇高的品格已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