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特色建设>>聚焦小班>>阅览文章

第一章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及优势

发布日期:2012/12/16 19:45:55 出处:本站 作者:宣广莲 有1267位读者读过


    小班化教学正是教育观念更新、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倡导教与学的民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小班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知识要更全面,教育观念要更开放,教育方式方法则要更具创造性。  

    小班化教学,是指通过控制班级的学生数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根据这一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班级授课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后,儿童的数量在逐年递减,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特别高,小学教育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校教育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小班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小班化教学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 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 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

2、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教师整天和学生接触、相处在一起,能够较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情况开展有效的教育。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课堂上能够及时的给与关注、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并能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小班的小组学习,相对于原先大班(面对全班老师照顾不周;面对同座位两个学生老师又巡视不了全体)的局面,教师参与、辅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效,也更加便于操作了。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可以淡化教师“领导者”的“主导”地位,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小组内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对于教师而言,小班化教学,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认知负荷,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从而能够更好地去研究和分析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关注课堂与学生的健康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更精心。另一方面,小班化教学又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不得不让自己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在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模式。  

    当然,小班化教学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它必须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在我国许多地区还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小班化教学必须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否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组织形式也有潜在的弱点:人少了,课堂气氛可能不那么热烈,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不那么强。如果处理不好,可能 会因为活动增多而影响文化知识的落实,因讨论过多收不住而影响教学进度。同时,小班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使得培训难度加大。面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上一篇:第五章 小班化的合作学习指导
下一篇:第二章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