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特色建设>>聚焦小班>>阅览文章

第二章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

发布日期:2012/12/16 19:47:19 出处:本站 作者:宣广莲 有1190位读者读过


一、        南京小班化教育的理念

在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中,南京小班化借鉴了国内外优秀小班化案例,许多研究者的观点也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如:把“多元化、个别化、适性化”作为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精神;还有小班化精神,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成绩,促进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个别照顾,处理多样性,建立社交关系、社会支援及情意发展,发展学生共通能力,补足家庭功能的缺失。再如小班教育即充分教育,其充分性体现在人本教育、公平教育、优质教育三个方面。另外,他们还提出小班化教育是选择性教育,学生可以自主活在父母的指导下选择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学习内容等等。这些理论和观点是南京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原型和基础。经过十年的小班化教育实验,南京小班化教育的理念逐渐明晰,即核心理念是:面向每一个、尊重每一个、幸福每一个。

在“聚焦每一个,提升幸福感”理念的指引下,小班化力求改变大班化教育的刻板性,在以人为本的、因材施教,自主开放及全面素养的培育上优化教育。

二、        南京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全纳性:让阳光温暖每一个

全纳性要求教育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教育歧视,无条件的接受所有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尊重、关怀和认可。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公平、文明和正义。

全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创设

首先,环境创设方面,要贴近儿童,凸显“美、亲、智、趣”四大特色。“美”指的是小班化学校的校园布置追求洁净、绿色、艺术、多彩;“亲”,指的是亲切的交流、周到的服务、温情的标牌、轻柔的铃声;“趣”,指的是提供契合儿童特点的开放空间、游戏化的活动设施,“智”,指的是利用小班化学校在人均资源分配方面的优势,在教具、电脑及图书的利用上尽力做到充分与便捷,使学生在课内外均有更多操作、体验的机会。

再而,注重“每一个”,师生可以共建学习环境,要突出学生的自我拥有感和自主参与感,在这个环境中,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2、全面关爱

全纳性要求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认可和欣赏。为实现这一点,小班化学校形成了新的教学规范。例如:南京武定新村小学提出了“实现四个100%的教学规则:100%的课堂发言率,100%的展示机会,100%的激励,100%的收获。

南京风游寺小学实施“六每”日常规范:教师每个学期对每位学生至少家访两次,教师每月与每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亲密接触,每位学生每周受到一个“隆重表扬”,每位学生每日参加一次班级特色活动,每位学生每课至少发言一次,每位学生在班级都有有展示空间。

(二)个别化:从“普适”到“适性”

     1、个别化教育,特别注重教学的针对性。

     过去我们的教学关注的主要是文本,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和个性差异。而小班教学特别强调通过教学前置性调查来充分了解学生,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2、个别化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个别化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选择权,着一只是小班化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的理想。但如果学校仍然只能提供一种学习样式,采用单一的学习标准,学生就无从选择。比如:南京汉口路小学探索“四色学习单”的教学,学科教学中,教师以四种颜色的纸张,标示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的学习样式,不同内容的作业及任务,学生可在“四色学习单”中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4、个别化教育,特别注重及时强化和及早跟进。

     个别化教育的优势之一在于教学内容可以及时得到强化,小班教学应发挥这一有利因素。(举个人实例)

     因此,小班教学需要教师更关注个别问题,及时给予知道,强化学习成果。比如采用面批作业的形式、建立学生档案,就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

(三)活动化:从“高控制”走向“高互动”

活动化是小班教学的突出特征。实现教学的活动化,课堂必须从守纪的课堂走向活跃的课堂。

1、实现小班教学活动化,首先要建立“放”的意识。

小班教学要让教师体会到空间的开放,从而创新课堂设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感受到开放的自由度,允许学生插嘴,鼓励争论,提倡“标新”;教师教学时要语气轻柔,一自然亲近的方式和学生对话,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师生对话有时要更像聊天,避免过分精致化和模式化。

2、实现小班教学的活动化,教师要掌握新的调控技能。

在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是活动的效率和效益问题。有些教师认为,活动化教学带来的只是表面的热闹,效益其实并不高。笔者则认为,这是因为 我们长期习惯于讲授式教学,缺少组织活动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技能所致。活动化教学最重要的是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但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同伴互助的依存度;创设各种条件,促进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活动(而非个别人的活动),不断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形成新的保障机制,使每个人为学习承担责任;不断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技能,让每一个人在小组及全班的活动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教师只有具有更高层次专业技能和素养,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实现活动化教学的丰富效能。

三、对南京小班化教育的理性思考

    随着南京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的深入推进,“神似”阶段的众多深层次问题和挑战也摆在了实验校面前,表面程式化的小班化教育研究渐渐地进入深层的理性探究阶段。例如:小班化的精神所追寻的教育真谛是什么?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学校的教育管理以及家校关系等教育诸元素,如何随着班级人数的减少而得到本质性的转变?这些基于科学理性的有关小班化教育精神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冷静的直面和公关。

上一篇:第一章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及优势
下一篇:龙都中心小学举办小班化教育系列活动